如何培养孩子的合群性
合群,实际是一种交往能力。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免不了要和别人打交道,在家里要和爸、妈、爷爷、奶奶打交道,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打交道,在社会生活中还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从小应让孩子懂得合群,学会与人沟通,否则,很难实现社会化。
其实,培养孩子的合群性,首先应从玩开始,让孩子感受到与小伙伴一起玩,比一个独自一个人玩更开心!对孩子来说,玩是很重要的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交流合作,体验友谊,培养合群性和人际交往能力。
不合群的孩子长期独处,既体验不到伙伴友谊的温暖,又感受不到到融入集体的快乐与自信。长期独处的孩子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将来很难融入社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会不断萌发各种社会动机,形成合群、归属的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获得满足时,合群行为和归属感得到强化,就会产生友爱、欢悦的心理体验。
一个不合群的孩子如果长期被孤独感所包围,势必会影响心理健康,周围没有朋友,人际关系紧张,心情烦躁不安,情绪抑郁,精神萎靡,人体免疫力会下降,对学习、生活、工作会感到索然无味,缺少方向和目标。
有一项对6~9岁孩子的研究发现:不合群的小朋友,有70%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要靠其人格力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合群性,提升孩子交往能力呢?
1.让孩子懂得与小伙伴一起玩,必须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其中包括:平等,相互尊重,友爱互助等。
2.让孩子在交往中体验成功,在合群中获得快乐,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交往的自信心。
3.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别人,不要让孩子养尊处优,高人一等,更不能享受某些特权。
4.让孩子学会相互“串门”,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伙伴上门,让孩子独立接待客人。
5.交往,离不开口头表达。让孩子围绕表达的主题,把意思一层一层地说清楚。
6.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尊重人,信任人,谅解人,乐于助人,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7.当孩子与伙伴产生矛盾,发生摩擦时,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去处理和解决,学会宽容和谦让,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暂时回避,找出控制情绪的办法,家长可启发引导,但不要越俎代庖。
8.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是一种人与人直接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友谊伙伴。
9.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例“生日派对”,旅游,参观等。
10.让孩子掌握交往的礼仪与技巧。例遵守时间,严守信用,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感恩,遇事说“谢谢”等。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