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培养孩子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Public szxlh 写于 2010-05-21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和如何创造美却是中国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美不是抽象的东西,但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与许多抽象的文化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在汉语语汇里我们可以找到“审美”、“爱美”等词条,却找不到“创造美”这一与之至少同等重要的能力概念。这个缺失在今天一定要补起来。要懂得什么是美和如何创造美,首先要认识美。我认为人应知道四种最基本的美,即语言美、行为美、服饰美与环境美。

  行为美要求人的举止尊重文明社会的一般行为规范及他人的特殊文化习惯。行为美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社会公德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排队购物、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病人让座,待人和气礼貌、走路轻声、说话轻音、不乱扔垃圾,等等。另外有好多不影响他人的生活却影响他人对行为者印象的行为,如友好乐观的表情、走路挺胸抬头、举止轻捷稳健,等等。行为美与道德性格素养密切相关,培养行为美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做起。服饰美要求人懂得并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身分、性别、场合与个人特点打扮自己。我们有时会看到不足十岁的女孩被他们的父母打扮得象少妇。有的领导干部西装革履下农田视察,或身着双排扣西装在建筑工地检查工作并与满身泥浆头带安全帽的工人合影见报,农贸集市上身着西装套裙高跟鞋挑担卖菜的姑娘随处可见。这说明人们爱美却不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对美的要来是不一样的。教育人懂得服饰美并学会打扮得体一点不难,讲清道理,举出一些实例就行。理论上人人都知道什么是环境美,即整洁美丽怡人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事实上大多数人只注意自己家里的室内环境美。严格的说,在中国讲环境美实际上是在讨论社会公德问题。很多中国人羡慕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城市乡村清洁整齐,风景如画。他们不知道这种环境美是良好的社会公德与严格的法制带来的.在美国谁要是从车里往车外扔垃圾,被警察看到或被他人报告就会被罚款250美金。在美国的很多地方,私人造房的样式、高度、大小与色彩要交邻里讨论获得一致意见,以保证整个社区的建筑风格和谐。看来,要教育国人懂得并合力创造环境美,首先要教育国民懂得并遵守社会公德,要教育国民懂得他们自己是良好社会公德的最大受益者。美国的中学不分文理科,美国的绝大多数大学一年级也不分文理科。所有学生都必须选修比例相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课程,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心理学、数学、社会学、物理、化学、美术、音乐、自然、地理、历史、生物,等等,一年以后才根据个人特点确定专业方向。即使允许一进校就选定专业的大学,也要求学生选修上述比例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这使得即便是学自然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商业经济的学生也具有相当的文艺修养、美学修养和社会科学知识,这对塑造美的心灵与健全的头脑有重大意义,也对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有重大意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现行以中学起就文理分类培养出来的人,从智能德能上来说都是跛足的。

  语言美要求说话者不仅出言要有礼貌,还要能根据说话对象、话题的特点以及说话的场合选用最合适的语言,去达到交流信息、交流感情、交流思想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80

  年代提倡文明礼貌用语十个字“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是重要的,但由此可见,十年“文化革命”的浩劫使得中国的社会文明礼貌倒退至何等地步。直至今日,不少报刊“文革”式口号充斥,许多行政管理人员与做教师者的语言也不例外。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一代人是在“文革”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语言特色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语言使用及下一代人的语言能力。要紧的是,这一代带有“文革”烙印的人尤其是其中的精英分子必须注意到这个问题,身体力行,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语言能力,才能避免把“文革”式语言传给下一代,同时也给下一代良好的语言范例。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