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善用家长的权威

Public szxlh 写于 2010-05-21

  首先,尝试着孩子每天发生的事儿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如:

  哪些事情是一定要管的

  哪些事情是一定不需要管的

  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

  这么下来,你会发现,其实在一天当中,一定要管的事情其实不多的。这样家长就可以把“管教的权利”集中到“一定要管”的事情上,不会因为平日不分轻重的唠叨而削弱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缺乏威信的家长,孩子是不会听的。然后,在这些一定要管的事情上做一个简要的预测,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可以大大的减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提升家长的亲和力,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

  哪些事情是必须马上管的,比如:第一次出现的不良行为,第一时间的教育很重要,以后重犯的可能性要小些。

  哪些是家长渴望孩子拥有的良好习惯,则是需要唤醒孩子心中的愿望,创造机会让孩子这一方面得到锻炼,然后不停的鼓励才能够养成的。比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平日了就应该多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机会,鼓励他去尝试,不要事事代劳。

  哪些不良的习惯已经养成,需要大人理解接纳,创造机会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的。比如:孩子心情烦躁,喜欢吵闹,首先,家长不必为此生气,而是理解体谅自己的孩子;另外可以从其他的方面,为孩子营造一个宁静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体会到心灵和谐的感觉。不时的在家里放一些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玩耍,就是方法之一。就你说的这回事来看,孩子大吵大闹,是受他爸爸一家“原有的相处模式”的影响的,不是他自己的错。你就必须理解和接纳他,不必在这件事上与他过于计较。就算是孩子因此受到了他人的批评,父母也应该冷静的对待,不过分指责孩子的不是。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是因为别人的鼓励和赞赏的

  唤起孩子心中所向往的,就算是眼下做的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种子播下了,小心呵护,悉心照料,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这正如赏识教育周宏所说的“只问播种,不问收获”,教育专家刘良华在《1+1新父母学校》演讲时所说的“三分教,七分等。”(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引导环境,需要在家长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迎接孩子的成长。相反,一切强制的力量和压抑的环境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有“三分教,七分等”的心态,才会有利于成功实施家教。)

  每一个家庭互动的模式当中,都会有一些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影响根深蒂固,且又难以改变的现实。在这些现实面前,惟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去接纳它,接纳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过分的苛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

  再想想孩子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他属于这个家,属于学校,属于社会,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或许命中早有定数,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陪伴孩子成长。我始终相信,一个快乐的充分的享受童年和少年的孩子,将来的人生一定不会暗淡无光。

  群友小楼反馈:

  谢谢秋秋妈妈,和你说了这会话,心里踏实多了。其实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是常常只是自我批评,少有付诸行动。有你的提醒,给了我更多的力量去调整我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真的很重要,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做得挺好,现在这半年多来,因为家中的事情太多,自己身体又不佳,所以开始又失去了平衡,说起来,我这个做妈妈的也要负不少责任啊![/握手]耽误了你不少时间,真是不好意思。替我儿子谢谢你这个好阿姨哦,呵呵~

  秋秋妈按: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总是有原因的,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务必要了解不良习惯的原因。要如何才能了解到呢?一是倾听孩子的想法,二是考虑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同伴关系、还有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家长的许多烦恼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小楼的儿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了,由原来幼儿园这么个小圈子进入到更大的一个圈子,接触的人多了,规则多了,与他人互动的要求高了,学习的内容也比以往更多,要求更高了……。如此种种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学习,情绪,人际交往。小楼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孩子在家与家人“相处的模式”(大吵大闹),如果用在班级或是与同学相处当中,要被接纳是比较难的。当孩子的交往方式不被同伴接纳的时候,他定会产生许多消极的体验,有可能引发他对学校学习的厌倦情绪。为此,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鼓励他用正确的方式与同学相处。要是跟同学相处不好,也不要责备孩子,而是鼓励孩子把当时的情形描述出来,耐心的倾听之后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他,怎么做就最好的。一个星期后,Q友小楼说他的儿子在学校表现很出色,在学校学到的“规矩”,开始慢慢的影响他与家人相处的模式,为此她感到很高兴。祝福小楼,祝福孩子!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